一個農民讓裝載機不“燒油”,改“燒電”了
最近一段時間,大足一個農民企業家“火”了——他大膽創新、耗盡家財、蟄伏七年,終于讓重型裝載機電動化成為現實,研發出國內首臺純電動重型裝載機!
他讓“燒油”的重型裝載機“燒電”了
“快速充電1小時,可連續工作8—10小時,一下能鏟裝貨物5到8噸!”呂本強興奮地介紹,“這臺‘燒電’的重型裝載機與‘燒油’的相比,同樣工作10小時,可節約成本1000元左右。”
腦洞大開
他要造出“燒電”的重型裝載機
“雖然我在農村長大,文化水平也不高,但從小喜歡研究機械,愛干別人沒干過的事情。”呂本強今年47歲,只有初中文化,卻是村里出名的創業達人。
初中畢業的呂本強不甘在家務農,十幾歲便跟隨鄉鄰到重慶一家塑料廠打工。在廠里打工6年后,不甘平庸的他決定創業,用積蓄開了一家鋼材經營店。因為肯吃苦、善營銷、重誠信,呂本強的鋼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,他也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2002年,看到老家正大力發展汽摩產業,呂本強決定回鄉辦一家鋼模廠,開始步入了機械制造行業。
在機械制造行業摸爬滾打20余年,呂本強成為西南地區鋼模生產廠的民營企業佼佼者,還是自主研發汽車車橋的民營企業領頭人。如今,他還創辦了一家機械制造公司,專門給汽車廠家生產配件、組裝整車。
2005年開始,呂本強就敏銳地覺察到,傳統機械制造業要想突破,將來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。直到2009年,他受電動汽車產業興起的啟發,便大膽地提出轉型方向:他要研發純電動重型裝載機,搶占未來市場先機。
裝載機又名鏟車,是一種廣泛用于公路、建筑、礦山等建設工程的機械車輛。“它的發動機為柴油機,一天工作10小時,要燒柴油1200元左右。”呂本強經過大量調研認為,裝載機要是電氣化了,電動機成本將大大低于柴油機,未來市場不可估量。
可是當時,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,純電動裝載機并無先例,無任何經驗可借鑒。因此,他的設想不僅遭到家人強烈反對,公司團隊更是列出諸多質疑意見。其中,公司技術負責人吳兆華經調查后尖銳提出,研發純電動裝載機必須克服兩大瓶頸:一是高電壓、強電流的電池系統暫未問世,一是開發與之匹配的控制系統非常難。
“按照當時的技術水平,要讓純電動裝載機既是‘長跑冠軍’又是‘舉重冠軍’,的確很難。”不過,呂本強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“人無我有,就是企業的競爭力!哪怕破釜沉舟,我都要把純電動裝載機研發出來。”
工作人員給純電動重型裝載機充電
呂本強的底氣哪里來?首先,他認為純電動裝載機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,是未來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方向。其次,他經商多年打造了一只過硬的技術團隊,并獲得了中國航天、清華大學等30多名科研專家的“外援”。
砸金幾千萬
樣機卻在關鍵時刻“掉鏈子”
剛開始的5年時間里,呂本強先后砸入3000多萬元科研資金,并沒有換來突破性進展。如何解決電池系統與控制系統的匹配問題,如何提升舉升力量及舉升速度的問題,如何提升電壓及電流的問題……研發中,呂本強遭遇的技術難題多達200多個。
這些困難并沒擊垮呂本強的信心,他依舊每個月反復往北京跑,請專家分析失敗原因,尋找解決辦法。
“說實話,我們把這幾千萬元存起來,靠利息都可過好日子了,何必這么折騰?”眼見丈夫的“牛勁”又犯了,呂本強的妻子只好選擇默默支持。后來,見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了,她還主動將家中兩臺小汽車變賣了,湊錢全力支持丈夫。
漸漸地,呂本強遇到的技術難題逐一攻克下來,并成功申請了194項專利技術,其中發明專利就達36項。
快速充電只要1小時,可連續工作8—10小時,能裝載貨物5到8噸,鋰電池壽命可達5至8年……2015年元旦,歷經整整6年之后,純電動重型裝載機的各項試驗均達標了,呂本強激動地迎來了樣車下架的日子!
那一夜,呂本強徹夜難眠,只要樣車通過現場檢測的最后一關,他的6年辛苦付出將換來企業轉型的希望。
可是,次日在砂石場的現場試驗,卻給了呂本強當頭一棒——這臺純電動重型裝載機舉升乏力,竟舉不起5噸砂石!
“臺架上的實驗數據可行,為何現場操作卻不行?”呂本強和專家們都非常詫異,反復分析了各個技術及操作環節,均未找到失敗原因。那一刻,呂本強的內心幾近奔潰,各種滋味涌上心頭,“想哭都哭不出來。”
純電動重型裝載機正在作業中
推倒重來
他的寶貝終于“一舉成名”
“6年我都過來了,我絕不認輸!”呂本強很快振作起來,趕緊進京請來航天領域的一位著名數控老專家,幫他為電動重型裝載機“把脈問診”。
原來,按照臺架上的實驗數據確實沒有問題,可現場鏟起砂石時的覆蓋物、瞬時釋放電量的速度、協調性環境等原因,影響了控制系統匹配電池系統時的效果。
控制系統一旦出了問題,意味著一切都要推倒重來!
這一次,呂本強找親朋好友借來幾百萬元,重新投入研發。
這一次,他和專家團隊把以往數據全部打倒重來,又重新設計了一套控制系統。
這一次,經過數十次試驗臺架的調試檢驗,樣車終于在現場實驗中一“舉”成功。
2016年4月29日,當這臺純電動重型裝載機樣車開回大足的那一刻,呂本強難掩心中喜悅,流下了激動的淚水。回想起七年來的艱辛日子,他百感交集,給這款機型取名為“本強牌”。
不過,他并沒急于向社會公開他的研發“寶貝”。接下來的3個月時間里,他冒著酷暑將樣車開到砂石場、混泥土攪拌站、修路工地等去做義務勞動,每天10小時不間斷地進行試驗,反復確定這臺樣車的現場操作性及穩定性。
直到上個月,呂本強才對外公布自己研發出純電動重型裝載機的消息。這個消息一發布,呂本強的手機都被打爆了,前來觀摩的客商絡繹不絕。有位客商興奮地說:“純電動重型裝載機沒有尾氣,特別適合井下作業,我的金礦正需要這樣的車,你的車批量生產了,我要訂10臺。”
“我雖然是農民出身,文化也不高,但我用實踐證明,只要你肯努力、善鉆研、敢拼搏,在搞科研這種‘高大上’的領域,照樣能有所作為。”呂本強滿懷信心地說,下一步,他還將繼續加大投入,研發純電動的挖土機、鏟運機、推土機等工程機械。
生活中不缺乏大的發明家,解決自身的痛點的時候可能就改變了一個行業。
大發明家,你有什么好的點子嗎?